Search


由於採取錯誤的股市策略,大部分投資人都是自己打敗自己,因此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建議投資人應該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由於採取錯誤的股市策略,大部分投資人都是自己打敗自己,因此漫步華爾街的作者建議投資人應該採取被動長期投資指數方法(Buy-and-hold indexing approach)。

當在2000年初看見買進的科技股節節上揚,人們很容易就會相信自己是個投資天才,接著,輕易的說服自己相信,追逐在上個波段績效較好的共同基金絕對賺。

為了克服人類行為弱點造成的惡果,第一步是認清這些行為弱點。

避免採用愚蠢投資人的招數,不要成了自己的頭號敵人。

關於能用來預測未來報酬的方法,必須思考的是:

1.這些效應是否是長期可靠?他們可能只是資料探索(Data snooping)的結果,希望藉由過去股價都搜尋,從中發現某些關聯,也可能只是重複的以各種方法來拷問數據,直到它顯現我們想要的結果而已。

2.就算預測報酬的關聯性存在,投資者恐怕也無法從中長期得利。

3.被發現的預測模式,例如股利效應,可能只是反映利率在市場上的正常波動,或者只是小公司效應適當的風險溢價。

4.如果該模式真的不尋常,方法可能因為投資人的競相採用而逐漸失效。事實上,模式越有用,就越無法存在。

只要有股市存在,投資人的集體判斷就有可能出錯。某些股市參與人明顯的不夠理性。因此,股價異常和可預測報酬的模式有時候會存在,甚至能存續一段時間。

效率市場假說的基本觀念是,有一些明顯的機會可以獲取經過風險調整的額外報酬,而且人們會群起運用這些機會,直到機會消失為止。

系統性的擊敗市場有可能,但實際上仍然有難度。況且,如果地上有100美元鈔票,他們不會長久在那裡。要思考的是,方式能持續多久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PG財經筆記是一個專注在財富管理、投資、金融市場以及投資者心理的部落格。
View all posts